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19年人才引进计划
发布人:李文华  发布时间:2019-03-05   动态浏览次数:3162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2019年人才引进计划

  1. 引进专业

  1. 本科:遥感科学与技术

  2. 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3. 博士研究生: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1. 引进方式

  1. 我单位申报相关专业招聘计划,通过参加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取得事业身份。

  2.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聘用,按照人力资源市场人才供求情况,协商薪酬待遇(一般为与职工同工同酬,提供学生公寓、职工食堂。特殊人才经院研究,报局批准)

  3. 对于本硕均为本专业或遥感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开放绿色通道,可以直接引进,也可以以承担项目方式“柔性”引进(直接引进的与我院签订3年以上工作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协议;柔性引进的与我院签订3年以上服务协议,每年在青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或承担相当的工作任务),依托我院申报“青海省科技创新计划”(支持经费详见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或引进博士后工作站,或申请重点实验室开放式基金项目。

  1. 引进部门及岗位

国土资源青海卫星应用技术中心(遥感中心),2018年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我单位建设“国土资源青海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自然资办函【2018254号),作为“国土资源青海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的依托单位,业务范围是承担全省自然资源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应用和服务工作。目前建成的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日接收数据能力不小于50G,在线存储能力200TB-300TB,近线存储能力300TB。具备良好的卫星应用工作经验、基础数据、技术能力、软硬件及人员配置等基础条件。

岗位:从事遥感专业技术工作。主要工作内容:

  1. 基于遥感技术的自然资源全要素监测

  2. 矿山遥感监测

  3. 遥感大数据建设

  4. 星空地一体化自然资源与生态监测及数据平台建设

  5. INSAR技术及无人机应用

  6. 生态状况遥感监测

  7. 多年热融地质灾害(冻土)遥感调查

  8. 高光谱遥感应用

  9. 自动化信息提取

联系部门及联系方式: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人力资源部常涛

                       0971-6255280


附:单位简介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简介


一、单位基本概况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始建于19983月,是一支集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水工环地质、信息技术、岩矿鉴定与地质科研工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专业队伍。是青海省唯一一支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认定的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A级项目承担能力单位。荣获了“青海省模范集体”、“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和“全国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18年省编办批复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加挂“青海省地质矿产研究院”和“青海省地质遥感中心”牌子。业务范围主要是:承担全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评价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承担全省水文、工程、环境和农业、城市、旅游等新兴地质勘查工作;承担地质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承担全省地质科研工作;承担全省自然资源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工作。

二、单位能力建设

(一)人才队伍:

现有在岗职工23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6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工程师47人,工程师96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38人;博士3人,硕士48人,本科生155人。

培养博士后5

(含在站3人);青海省“昆仑英才”2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4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计划”2名;国土资源部优秀专家1名、国土资源部领军人才1名;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1名、银锤奖2

,金罗盘奖2名;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1名;青海省政府优秀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名。

2010年,2015年连续两届获得青海省委组织部人才小高地项目建设单位。

(二)勘查资质:

拥有各类勘查甲级资质5项,即: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遥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乙级资质3项,即:水文环境地质调查,地质实验测验(岩矿鉴定)、测绘等3个乙级资质;丙级资质3项,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

(三)生产单位、科研平台:

1、生产单位(2个)

1)勘查部

按专业类别,下设3个专业所。

区域地质调查所:成立于1998。前身是青海省区调综合地质大队(1958年以来先后组建的青海省第一区测队,青海省第二区测队,青海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合并而成)。是青海省唯一一支区域地质调查专业队伍。承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地质遗迹调查、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以及区域地质、成矿环境研究等。

矿产资源所:成立于2008年。承担矿产勘查(预查、普查、详查、勘探),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与评价,矿产地质调查,成矿规律研究与矿产预测。

物化探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承担1:5万水系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场地污染物地球化学测;承担区域地磁测量、电法测量,矿区多种电磁法地面测量与测井。

2)卫星遥感中心(挂科研部牌子)

按专业类别,下设3个部门(2个中心,1个科研所)

国土资源青海卫星应用技术中心(遥感中心):中心始建于1979年,是青海省最早步入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专业队伍之一。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单位。主要承担地质矿产、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应急监测等方面遥感工作。工作区遍及青藏高原、新疆、宁夏、云南以及中亚、东南亚等地。拥有固定翼无人机、SVCHR—1024光谱仪、彩色激光打印机、大幅面绘图仪、图形工作站等硬件设备,配置有ENVIPCIMAPGISARCINFO等专业软件。

2018年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建设“国土资源青海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自然资办函【2018254号),作为“国土资源青海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的依托单位,其业务范围是承担全省自然资源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应用和服务工作。目前建成的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日接收数据能力不小于50G,在线存储能力200TB-300TB,近线存储能力300TB。具备良好的卫星应用工作经验、基础数据、技术能力、软硬件及人员配置等基础条件。

信息中心:主要承担国家和地方地学信息化建设,数据库建设与维护;基于3S的多元信息集成及软件开发应用;承担地学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网站建站与维护;提供基于WEBGIS的信息共享及远程移动服务,搭建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野外生产保障系统。

青海省地质矿产研究所:主要开展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重大基础地质及成矿环境问题研究等。2011年获得国土资源部“十一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平台(4个)

青藏高原北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财政厅于200912月批准建立。参与科技厅地学类科技规划、立项指南编制与项目设置。2013年被评为青海省级优秀重点实验,2012-2017年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年度评估工作中均为优秀。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

隐伏矿床勘查研究中心西宁工作站:与桂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隐伏矿床勘查研究中心西宁工作站,运用先进的物化探技术,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为地质找矿提供智力支持,提升勘查能力,推进我省的地质找矿工作,尤其在青海第二找矿空间取得实质性进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岩矿鉴定室:组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省内从事岩矿鉴定工作最早的单位之一。

三、遥感工作

遥感项目专业领域,从相对单一的遥感地质矿产调查,逐步迈向国土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等方向发展。采用的遥感卫星数据,也从空间分辨率由数十米级、米级提高到了亚米级。

1)地质矿产遥感调查

先后在北祁连成矿带、青藏铁路沿线、西昆仑成矿带西段、阿尔金成矿带南西段等地区,开展了一系列1∶5万遥感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工作,有效地指导了野外勘查和找矿工作。

2)境外地质调查

依托“全球地质矿产与资源环境卫星遥感‘一张图’工程”等一批境外项目,开展了境外找矿方向研究,推动了国产卫星技术走出国门。

3)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

在宁夏、新疆、青海,进行了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和矿山环境遥感监测,服务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有效支撑了矿政执法与地质环境保护,为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4)生态环境遥感调查方面

依托 “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从基础地质环境角度科学的解读了青藏高原及其北邻的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形成、演化与发展的地质成因,为当地生态地质环境形成、演化与发展及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5)自然资源调查方面

依托“青海省国土遥感综合调查”项目,以最新国产高分数据为基准数据,多期次遥感数据为监测对比数据,开展多要素、多尺度国土遥感综合调查工作,获取了青海省2014年度地表水、林地、草地、湿地及土地荒漠化现状分布的本底数据与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地方自然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管护、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与决策支撑。

6)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方面

承担的省地勘基金项目“青海省湟水河沿岸经济带地质灾害遥感动态调查”,利用最新时相的GF-1/GF-2国产卫星数据完成了湟水河流域地质灾害动态调查,显著提高了调查精度,为保障本地区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数据。

7)水文地质遥感调查方面

通过对河流、湖泊、泉群、地下水溢出带、湿地、控水断层、含水岩组等相关水文地质信息的高分解译,初步查明了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确定有利的找水远景区,为后期的水文地质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8)应急监测方面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及时、快速、宏观的优势,对青海玉树4.14地震、可可西里搜救开展了灾情遥感应急监测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了高清晰灾区影像和灾情灾害解译信息,为地震应急及决策救援提供了宏观、科学(定性、定量)的辅助决策依据;对西宁市北山发生的山体滑坡进行应急监测,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及突发地质灾害救援等相关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9)城市地质方面

利用遥感技术有效地监测西宁市1976年—201650年间,在空间和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中生态地质环境变迁、城市周边次生地质灾害等。

四、地质科研工作

编撰了青海省第一代和第二代区域地质志,完成了青海省四代1:100万地质图及大地构造图的研编,大幅度提升了青海省基础地质研究水平;完成了青海省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全国示范,支撑了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开展;在全国开展了洋陆转换俯冲增生造山带编图方法示范;开展了三江北段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为该区千万吨级有色金属国家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二等奖4项,特别荣誉奖1项,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青海省政府“十五”重大地质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各类地质成果20余项。